搜偏方

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 > 内科 > 止咳化痰

止咳化痰

广告
后台-插件-广告管理-手机广告位-内容正文顶部

止咳祛痰代表性中药

2023-12-08 01:29:22止咳化痰
代表性中药
1.半夏
药性:辛,温。有毒。归脾、胃、肺经。
功效:燥湿化痰,降逆止呕,消痞散结;外用消肿止痛。
用法用量:煎服,3一10g,一般宜制过用。炮制品中有姜半夏、法半夏等,其中姜半
代表性中药
1.半夏
药性:辛,温。有毒。归脾、胃、肺经。
功效:燥湿化痰,降逆止呕,消痞散结;外用消肿止痛。
用法用量:煎服,3一10g,一般宜制过用。炮制品中有姜半夏、法半夏等,其中姜半夏长于降逆止呕,法半夏长于燥湿且温性较弱,半夏曲则有化痰消食之功,竹沥半夏能清化痰热,主治热痰、风痰之证。外用适量。
使用注意:反乌头。其性温燥,阴虚燥咳、血证、热痰、燥痰应慎用。
2.天南星
药性:苦、辛,温。有毒。归肺、肝、脾经。
功效:燥湿化痰,祛风解痉;外用散结消肿。
用法用量:煎服,3一10g,多制用。外用适量。
使用注意:阴虚燥痰及孕妇忌用。
3.白芥子
药性:辛,温。归肺、胃经。
功效:温肺化痰,利气,散结消肿。
用法用量:煎服,3一6g。外用适量,研末调敷,或作发泡用。
使用注意:久咳肺虚及阴虚火旺者忌用;消化道溃疡、出血者、及皮肤过敏者忌用。用量不宜过大。
4.皂荚
药性:辛、咸,温。有小毒。归肺、大肠经。
功效:祛顽痰,通窍开闭,祛风杀虫。
用法用量:研末服,1一1.5g;亦可入汤剂,1.5一5g。外用适量。
使用注意:内服剂量不宜过大,以免引起呕吐、腹泻;孕妇、气虚阴亏及有出血倾向者忌用。
5.旋覆花
药性:苦、辛、咸,微温。归肺、胃经。
功效:降气行水化痰,降逆止呕。
用法用量:煎服,3一10g;布包。
使用注意:阴虚劳嗽,津伤燥咳者忌用。须布包人煎。
6.白前
药性:辛、苦,微温。归肺经。
功效:降气化痰。
用法用量:煎服,3一10g,或入丸、散。
7.川贝母
药性:苦、甘,微寒。归肺、心经。
功效:清热化痰,润肺止咳,散结消肿。
用法用量:煎服,3一10g,研末服1一2g。
使用注意:反乌头。胃虚寒及有湿痰者不宜用。
8.浙贝母
药性:苦,寒。归肺、心经。
功效:清热化痰,散结消痈。
用法用量:煎服,3一10g。
使用注意:反乌头。胃虚寒及有湿痰者不宜用。
9.瓜蒌
药性:甘、微苦,寒。归肺、胃、大肠经。
功效:清热化痰,宽胸散结,润肠通便。
用法用量:煎服,全瓜萎l0-20g,瓜萎皮6一12g,瓜萎仁10一15g打碎入煎。
使用注意:反乌头。脾虚便溏者及寒痰、湿痰证忌用。
10.竹茹
药性:甘,微寒。归肺、胃经。
功效:清热化痰,除烦止呕。
用法用量:煎服,6一10g。生用清化痰热,姜汁炙用止呕。
11.桔梗
药性:苦、辛,平。归肺经。
功效:宣肺,祛痰,利咽,排脓。
用法用量:煎服,3一10g;或人丸、散。
使用注意:呕吐、呛咳、眩晕、阴虚火旺咳血等不宜用胃、十二指肠溃疡者慎服。用量过大易致恶心呕吐。
12.前胡
药性:苦、辛,微寒。归肺经。
功效:降气化痰,疏散风热。
用法用量:煎服,6一10g;或人丸、散。
13.胖大海
药性:甘,寒。归肺、大肠经。
功效:清肺化痰,利咽开音,润肠通便。
用法用量:2一4枚,沸水泡服或煎服。
14.海蛤壳
药性:咸,寒。归肺、胃经。
功效:清肺化痰,软坚散结。
用法用量:煎服,10一15g。蛤粉宜包煎。
15.竹沥
药性:甘,寒。归心、肺、肝经。
功效:清热豁痰,定惊利窍。
用法用量:内服30一50g,冲服。
使用注意:寒痰及便溏者忌用。
16.海浮石
药性:咸,寒。归肺、肾经。
功效:清肺化痰,软坚散结,利尿通淋。
用法用量:煎服,10一15g。打碎先煎。
广告
后台-插件-广告管理-手机广告位-内容正文底部

文章评论

发表评论

搜偏方